一项由奥克兰大学与厦门大学联合发布的跨国研究,用15年数据、26个国家的能源账本,撕开了电动汽车“环保外衣”下的真相:在煤炭、石油或天然气发电占比超50%的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非但未能降低碳排放,反而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幕后推手。研究团队直言,电动汽车的环保性并非“一车一桩”的简单命题,而是一场电网清洁度与车网普及速度的生死竞赛——当电网仍依赖化石能源时,电动汽车不过是将尾气管的污染转移至发电厂的烟囱,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绿色革命吗?
汽车购车推荐:杭州最新车展。全品牌大促,车多价优,比价更轻松!
研究显示,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排放”(从电池生产到报废回收)在燃煤电网主导的地区可能远超燃油车。以燃煤电厂供电为例,电动汽车的间接排放甚至超过现代汽油车,其背后逻辑清晰却刺眼:若充电桩接入的电力仍由煤炭燃烧产生,电动汽车的环保承诺便沦为营销话术。研究团队进一步发问:“当一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消耗1度燃煤电时,它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否比行驶10公里的燃油车更多?答案可能颠覆认知。”更多信息由
2025杭州国际汽车博览会为您带来。
研究首次量化了电网转型的关键门槛: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突破48%,电动汽车的减排优势才能显现。然而,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仅30%,距离这一目标仍有18个百分点的鸿沟。这一数据直接揭示了残酷现实:在多数国家,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已远超电网脱碳的步伐。若维持现状,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1.4亿辆时,燃煤电网可能让减排承诺沦为“数字游戏”。
澳大利亚的案例更具警示性:2024年该国电动汽车销量创下9.1万辆新高,但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骤降29.6%,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大品牌销量腰斩。分析指出,这一暴跌不仅源于市场竞争,更深层原因是消费者对“伪环保”的警惕——当充电桩仍依赖燃煤电力时,电动汽车的环保标签正在失去公信力。研究团队警示:“若政府不加速电网转型,电动汽车可能成为下一个‘柴油门’丑闻的温床。”
如何打破这一困局?研究提出三大政策药方:
其一,设定硬性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8%作为国家战略,而非仅停留于政策宣言;
其二,补贴精准投放,对光伏、风电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税收减免与补贴,避免“撒胡椒面”式扶持;
其三,推动社区能源革命,通过分布式光伏、社区储能项目让公众成为电网转型的受益者,而非旁观者。
电动汽车的环保性,本质上是一场电网的清洁度竞赛。只有当电网与车网同步脱碳,我们才能迎来真正的绿色出行时代。否则,电动汽车的普及可能成为一场昂贵的‘绿色作秀’——用公众的钱补贴车企,却让地球继续承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