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势头迅猛,这一现象引发了宝马高管的深度思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飞速发展,可这背后究竟付出了什么代价,其长期可行性又能否经得住考验呢?
波斯特博士承认,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大步迈向海外市场,推出的车辆竞争力也与日俱增。然而,他也严肃地指出,众多中国车企在盈利之路上依旧困难重重。当它们试图在欧洲等地区向传统品牌发起挑战时,盈利能力便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关。更多信息由
2025杭州智慧出行汽车展为您带来。
在德国高端品牌推出首个现代款Neue Klasse车型——宝马iX3的发布会上,波斯特博士透露,2021年宝马决定重新打造核心平台时,中国并非主要原因。“我们从创新、技术层面出发,去探寻未来的可能性,思考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毕竟,宝马代表着创新、特色与功能。”他说道。
即便如此,波斯特博士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创新领域的速度令人惊叹,尤其是在电池、软件和数字化方面。这种快速的创新步伐,从侧面印证了宝马跃居行业领先地位决策的正确性。
当被问到中国汽车制造商是否会对西方品牌构成生存威胁时,波斯特博士将当下的情况与几十年前韩国汽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相类比。“回顾欧洲汽车市场的过往,韩国品牌初来乍到时,也曾引发过类似的讨论。但最终,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拥有有吸引力的产品、功能、特性以及深厚的品牌传承至关重要。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他如是说。
波斯特博士着重强调,盈利能力是众多中国车企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人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亚洲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欧洲也将迎来他们的到来。但说实话,他们也得为未来盈利。看看中国市场的现状,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真正赚到钱。当他们来到欧洲,就会面临现实,未来究竟怎样,还是未知数。”
如今,比亚迪、长城汽车和名爵等中国自主品牌正积极进军澳大利亚市场,还凭借价格优惠且具备先进数字功能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波斯特博士的言论,既包含对中国品牌竞争性产品的认可,也流露出对他们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的质疑。
宝马秉持的方法,是在创新、盈利能力与品牌强度之间寻求平衡。Neue Klasse技术将同时支持全球范围内的内燃机和电动汽车,这使得宝马能够在快速扩展业务的同时保持一致性。
尽管中国制造商的迅速扩张吸引了众多目光,但波斯特博士认为,它们的长期生存不能仅仅依赖技术。“要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产品、功能、性能以及品牌传承缺一不可。”他强调道。
随着新款iX3的推出,宝马新世代产品架构正式发布,预计i3将于明年年初跟进。德国品牌表示,新世代技术将被整合到2027年之前推出的40款全新和升级车型中。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究竟会如何演变,让我们共同期待。